研究发布 |《2024中国上市公司范围三信息披露研究》在CCEI年会发布
为促进投资机构和上市公司对范围三碳排放的认识,2024年12月4日,在第二届中国气候联合参与平台(CCEI)年会上,《2024中国上市公司范围三信息披露研究》报告发布。这是业内首份系统梳理中国上市公司范围三碳排放信息披露情况的报告。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主要上市公司在范围三碳排放信息披露方面的现状,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提升建议,旨在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行动力。报告由CCEI联合碳信科技共同发布。
范围三碳排放(Scope 3 emissions)指企业价值链中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排放不是企业直接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产生,但与企业的活动密切相关。对于大多数行业而言,范围三排放贡献了大部分的排放量,通常占企业/组织总排放的70%到90%。因此,为实现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度以内的气候目标,针对范围三的减排工作迫在眉睫。
随着全球气候信息披露政策不断加速,各国监管机构、投资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对企业范围三排放的披露要求日益提高。
2023年,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了IFRS S1和S2准则,明确要求企业报告包括范围三在内的温室气体排放。
2024年,香港交易所明确表示计划分层次、分阶段逐步引入ISSB准则,企业温室气体相关信息披露迈向强制披露阶段。
同年,中国大陆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也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简称《指引》)和《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简称《指南》),其内容响应了IFRS S1和S2的框架与内容,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披露范围三排放。
着眼于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主要上市公司,报告选取沪深300指数、H股及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其范围三排放相关信息的披露情况。研究发现,尽管中国A股和港股上市企业在范围一、二排放信息披露方面日趋成熟,但范围三排放披露刚刚起步,且披露内容在实质性和规范性上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具体发现包括:
发现一 范围三披露整体情况薄弱,近80%的样本企业还未披露范围三
发现二 GHG Protocol 和ISO 14064是主要参照标准
发现三 仅12%企业按类别披露范围三排放数据
发现四 具有实质性/重要性的范围三类别披露严重不足
发现五 范围三核算方法学披露亟需强化
发现六 范围三披露鉴证/认证已经起步,但比例仍然偏低
发现七 不到5%的企业披露范围三减排/净零目标
样本企业范围三各类别披露比例
针对以上研究发现,报告对上市公司提出相应的行动建议:
01 排除畏难情绪,尽快启动范围三排放核算与披露工作
02 严格参照核算标准,提升数据可比性
03 开展实质性分析,识别重点排放
04 披露核算方法学,提高信披透明度
05 从财务数据转向物理数据及供应商数据,推动信披质量跃升
06 推进范围三排放鉴证/认证,提升数据可信度
07 设定范围三减排/净零目标,落实开展减排行动
08 协同上下游,共创零碳价值链
此外,报告也对与企业范围三排放密切相关的其他利益相关方提出建议:
· 建议相关政府部门未来逐步提高范围三碳排放披露要求的强制性,并为企业开展范围三碳盘查和披露提供能力建设,以及研究出台鼓励企业针对范围三碳减排的相关激励机制。
· 建议第三方评级机构把范围三披露表现(如核算标准、方法学披露、数据实质性、减排目标等)作为重要考量因素。
· 建议第三方鉴证机构提升内部对于范围三鉴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拓展完善服务范围。
· 建议行业协会和链主企业充分发挥协同效应,赋能供应链各环节提升行业排放数据准确性,提升行业整体范围三数据核算和披露质量。
详细分析见《2024中国上市公司范围三信息披露研究》报告。
(点击“此处”下载,转载引用需注明来源)